一、外部因素:
1、建筑市场大环境:
供小于求,竞争小;供大于求,竞争大。这是最简单的供需关系,而目前建筑行业所处的状况就是供大于求,也因此就导致了供应方的盈利受到了制约。供大于求,业主单位可选择的更多,制定霸王条款,施工单位也不得不接受。
2、地方政府保护及相关政策:
很多的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当地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增加行政、税收收入等,都会要求施工单位缴纳各种各样的保证金,这样一来也给施工单位在资金问题方面造成了一部分的压力。
3、建设单位的各种要求:
(1)投标阶段:
有些时候,建设单位在发标的时候就会要求投标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才能参与投标,然后在投标阶段压低价格,签合同时还要施工单位缴纳履约保证金。
(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由于很多时候图纸临时变更,工程量也就会增加,进而成本也就会有所提高。
(3)资金使用:
有些时候由于业主单位对施工单位不信任,出现过度监督的情况,也会让施工单位在资金运用方面更加僵化。
(4)结算阶段:
业主单位在进行结算时,变更工程量和相应的进度款增加审批环节,故意延长时间。
(5)保修:
业主单位会扣留高比例保证金,让施工方延长保质期。
二、内部因素:
1、垫资施工:
垫资施工是近年来公开的“潜规则”了,很多时候建设单位不一定资金很富裕,面临着“狼多肉少”的局面,很多施工单位往往明知不是好项目或可能存在风险,也不得不接。但这样一来,施工单位就要垫付很多现金,而变得资金紧张。
2、成本开支增加:
随着监管部门对于施工方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收费也就随之而来了,比如标牌费、文明施工管理费、环保费等。此外,除了这些之外,工人师傅的工时费和材料价格每年也都在上涨,而这也就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很多施工企业会因此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
3、内部管理不力:
在招投标阶段,很多企业关注造价、经济、技术等内容,对支付方式和具体要求忽视,因此在中标签合同后显得非常被动。在建设阶段,资金使用和计划不相符,工程款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收回,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了施工企业入不敷出。
所以,总的来说,很多施工单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状,有一部分不可抗力的因素,但是也有很大的自身原因。不过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自己清楚的了解到了自己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